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 > 理论研讨
六合区档案馆 陈亚轩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历史时刻做出重要批示,对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这为全国档案工作者带来了极大鼓舞和鞭策,也对新时代中国档案工作指明了工作要求。
档案是真实记录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和人民群众各方面情况的重要载体,通过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记录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类信息。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档案是对国家治理各方面情况的全面真实记录,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和可信材料。如今随着国家治理实践的复杂性、丰富性、多样性、创新性不断增加,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档案的利用需求也不断增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档案事业的发展,也需要有所坚守与求变,更好适应时代发展。
一、坚守档案职责,构筑民族记忆
“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是档案承担的重要职责,要始终牢记“档案工作姓党”,把讲政治的要求贯彻到档案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要深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
要管好用好红色档案资源,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要进一步加强红色档案资源建设,摸清红色档案家底,加大红色档案抢救保护征集力度,把红色档案的开发利用与党性教育、“四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年一代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如南京市六合区拥有悠久的革命斗争史,在近代反帝反封建特别是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六合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些珍贵史料能够让当今民众尤其是年轻人走近革命先辈,在激昂的历史中汲取力量。
要以贯彻实施档案法和“十四五”规划为抓手,着力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必须主动适应开启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要求,推动档案工作加快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要贯彻好新修订的档案法,健全配套法规标准体系,加强综合执法检查,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责追责,真正把法律的权威和刚性树立起来。
二、借力新兴媒体,打破传播困境
档案作为一种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就具有的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从远古记录数字、账目、契约、债务的结绳,到商代记录重要交易的青铜器,到后来逐渐固定作为记录手段的纸笔,档案的记录媒介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不断更替。在新兴媒体繁荣发展的当下,推进档案与新媒体的融合应用,对开发档案信息的丰富价值、打破档案的社会传播困境具有重要作用。
档案作为巨量信息的载体,本身其传播就具有一定困难。首先,档案的信息管理应用基础薄弱,传统档案更多采用手工方式,缺乏标准性和统一性,部分档案在保存中发生了自然损坏,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档案的标准不同,都给传统档案的信息收集整理鉴定工作带来巨大难度,造成大量人力、物理、时间的投入。其次,虽然档案数字化已获得广泛共识,但在实际推进中,地区之间不平衡现象突出,数据信息资源难以实现全域互通。最后,档案本身的保密性安全性要求也对档案的传播利用带来了限制。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严格的保密规定并采取了安全防范措施,但过度的保护必然会影响档案信息的价值开发。
新媒体传播具有即时性、碎片化、虚拟现实融合等特点,适应当下大多数群体对信息的获取习惯。新媒体技术为档案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路径,促进二者融合应用创新发展,将对社会和大众产生更为积极广泛的影响。为此,首先,应加快档案资源的基础整理研究。推进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运用数字技术,采取文本、视频、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实现原始档案的数据管理。其次,深化档案信息网站的建设应用。档案信息网是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服务社会公众的网络平台,本身就是一个新型的媒体平台,还应进一步提升档案信息网站与公众的互动性。服务的便捷性。最后,创新新媒体融合传播平台方式。在传播平台建设上,利用档案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小程序、手机客户端等,扩大档案信息传播的效果。 在内容选择上,针对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兴趣点,有选择地发布档案内容;在传播方式上,图文并茂,提升公众关注度。
三、创新文创产品,突围市场同质
近年来,文创产品快速发展,文创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加,它们之间相互借鉴、模仿的情况越发明显,档案文创产品也受到这一现象的影响。在同质化的市场下,档案文创产品本就因为“刻板印象”在用户心中存在较低影响力,当档案文创与其他文创产品在内容、形式、客户群等方面出现雷同时,其销售可能面临更大困难。
档案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本身就受到诸多因素限制。首先,档案本身的特点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在开发档案文创产品时,既要考虑所开发的档案资源是否具有文化价值,也要考虑其是否涉密、能否作为面向公众的内容开发。其次,现阶段档案文创的开发大多处于起步阶段,且大多作为档案活动附属产品,用于吸引公众参与档案活动,而在缺少市场和用户基础的先天不足下,档案文创很难实现促进新文创产品开发、积累更多用户基础的良性循环。最后,作为新兴产业的文创产品,其开发更需要创新的理念和思维模式,需要引入专业的文创人才,但当前档案部门的人员构成更多是具有较为丰富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缺少拥有专门艺术、文化背景知识的工作人员和文创工作的实践者。
文创本身作为一个小众产业,在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的突然爆火后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实现了从小众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此时想要突围文创市场的同质化,就需要实现文创产品从大众化向专业化的转变。各文化机构应当充分挖掘自身的馆藏特色,立足当地的地方特色和情怀,充分挖掘文化内涵。除了着眼于文创产品自身的开发之外,也可以着眼受众,作出相应的针对性调整。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年龄、生活地区等特点,侧重档案文创不同的特色点。比如面对年轻受众,可以将档案知识和一些时下流行的游戏结合,在一些文化类的游戏中融入一些基础的档案知识,让年轻人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对档案常识有所了解;面对一些具有生活阅历的受众,则立足当地生活地区的信息,激发用户对文创产品的熟悉感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