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用活红色档案资源发挥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功能
[发布时间: 2022-09-22 09:20 ]  本文已被浏览过: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次   字号:

雨花台区档案馆  徐美如

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雨花台区作为雨花英烈“两高一大”革命精神的重要见证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传承红色基因,更好发挥档案功能,雨花台区档案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深入挖掘雨花红色资源,加大对红色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力度,保管好、利用好红色档案,记录好、留存好雨花人民的奋斗历程,将红色档案资源转化为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资源,用红色档案讲活、讲好雨花故事。

一、强化档案征集,有效整合红色档案资源

丰富馆藏红色档案资源是做好红色档案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基础工作。近几年,区档案馆不断增强红色档案资源的保护意识,积极组织开展红色档案征集工作。从保障经费、建立队伍、拓宽渠道和优化方式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推进红色档案征集,实现红色档案征集的广覆盖、多元化。加强经费保障,将征集工作经费纳入日常项目预算,为抢救和保护珍贵史料提供资金支持。成立专业队伍,成立以档案工作者、社区工作者为支撑的采集、征集队伍,抢救性采集老党员、少数民族口述档案,为传承红色基因提供生动鲜活的教材。拓展红色档案征集的途径,面向社会、面向民间、面向专家学者,征集反映当地发展历史的各种类型和载体的红色档案资料。交互融合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通过《扬子晚报》等传统媒体和金陵微雨花等新媒体发布征集档案史料的启事,采取现场征集、线上征集、上门征集等形式,向社会征集关于区域发展影像资料。

整合红色资源是做好红色档案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键。雨花台区拥有一批有较大影响的红色资源:雨花台烈士陵园、皖南事变三烈士墓、西天寺公墓等。区委党史办协助雨花台烈士陵园等单位申报“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区档案馆与区委党校开展馆校合作,将档案馆确定为党校现场教学基地,进一步打造为党员干部和广大青少年学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活动的重要阵地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课堂。

二、深挖档案资源,记录好留存好新时代雨花红色记忆

雨花台区红色资源比较丰富,这些红色资源因其特有的历史底蕴、精神内涵和红色基因而使其具有特殊地位,是党史学习教育、红色课堂的有力支撑。挖掘和保护红色档案资源,用红色档案见证党的百年辉煌,是档案部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为展现雨花红色文化和特色发展历程,区档案馆从不同角度先后开展了多次挖掘工作。

一是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挖掘了全区近30家乡镇企业,200多件照片和实物,其中包括中央领导同志接见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代表合影留念照片、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联营协议原件、西善桥纺织厂生产场景照片和获得“南京市明星企业”的奖牌等,见证了雨花台区在改革的热潮中乡镇企业、联营企业快速崛起的历史。

二是从社会变迁的角度,广泛挖掘跨度达百余年的照片、实物2千余张(件)。其中包括1951年南京市郊首届农民代表大会会刊,记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早期的农民政治生活;1987年4月,雨花台区乡镇企业在洛阳举办工业产品展销订货会的照片,反映了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全区经济产业支柱的辉煌历史;1997年9月,区四套班子领导集体与区域内引进的首家软件企业中兴通讯商洽的照片,定格了雨花台区开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之路的历史瞬间;大美铁心的66张图片,浓缩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雨花台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建设“强富美高”新雨花的新气象新成就。

三是从深入挖掘馆藏角度,挖掘出多件珍贵档案,其中包括标志着区级人民政权正式开始运转的1950年9月“启用第十一区人民政府印信的通知”等区委、区政府成立的相关档案,“第十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证书”等,以及梅山钢铁厂出炉的第一炉铸铁和干部群众参加秦淮新河工程建设的场景,充分展现了雨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誓把旧貌改新颜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区档案馆坚持“应收尽收”的原则,重点抓好党史学习教育、疫情防控等重大活动、重大事件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丰富优化馆藏体系,夯实档案资源建设。

三、深化档案开发,为传承红色基因提供生动教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如何让红色档案活起来,讲好地方故事,是档案工作者不懈奋斗的使命。区档案馆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举办展览、编纂党史书籍、拍摄雨花红色资源点等,用好用活红色档案资源,助力红色文化传承。

一是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雨花台区发展历程展。区档案馆依托雨花台区红色文化和地方史及馆藏档案,建设了“初心如磐、使命在肩——雨花台区发展历程展览”。该展览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等,突出展示区委、区政府成立70多年来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大潮中探索特色发展的光辉历程。该展览获得了南京市用好用活红色文化和党史资源工作创新优秀案例。党员干部通过参观学习,从中汲取奋进力量。

二是将红色档案资源转化为红色文化成果。档案工作的政治属性决定了档案的一项重要功能在于资政。“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利用馆藏档案和史料,深挖红色档案的精神内涵,编写地方历史大事记,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拍摄《红色文化——皖南事变三烈士墓》和《红色雨花——西天寺公墓烈士墓区》短视频,留存红色印迹,丰富以革命遗迹、英雄人物为主题的红色经典故事。实施“从城郊融合发展看美丽乡村蝶变”社区影像档案项目,记录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城郊融合发展之路。

三是强化红色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利用。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建立红色档案专题数据库。从花神庙的变迁史入手,开展了口述历史采集工作。共计采访40人,录制音视频各930分钟,采集照片1413张,整理文字材料16.4万字,编辑形成微纪录片一部、口述历史专题片五集、并设计制作了宣传展板。对于上述采集成果,区档案馆组织专人进行整理,做好电子归档工作,形成专题数据库,推动实现红色档案信息共享和红色档案利用的网络化和便利化。

我们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切实履行好“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契机,主动作为、积极作为,把红色档案打造为雨花档案特色品牌,不断活化雨花红色档案资源,努力扩大雨花红色档案的影响力。一是上下联动,进一步扩大红色档案文化的传播力。会同市档案馆积极开展寻访等活动,“诵读学传”与共青团路、梅山钢铁公司相关的红色珍档故事,打卡红色珍档地图,发挥红色资源点的教育和传承功能。二是区内协作,进一步加大红色档案资源建设力度。聚焦高新区发展,抓好软件谷档案的收集整理指导工作;以软件产业发展为主线,深入挖掘反映雨花台区以“数字创新”引领“全面创新”的档案资料,记录好、留存好区域高质量发展历程。三是依托馆藏,进一步健全红色档案专题数据库。梳理建立馆藏红色档案名录,从保管好、利用好红色档案的角度,加强数字化建设,不断健全完善专题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