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栏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 > 理论研讨
浦口区档案馆马文媛
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给我们为何以及如何做好新时代红色档案利用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浦口区档案馆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立足“记好浦口历史,讲好浦口故事”,加大对馆藏红色档案的研究和开发,坚持把挖掘红色档案史料、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作为工作之重,积极探索用好用活档案史志资源的方式方法、途径渠道等,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在浦口区7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努力提升红色文化感染力影响力,当好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人。
一、红色档案留存红色记忆,蕴含红色故事,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区档案馆里保存着一批红色档案,主要有中共早期领导人王荷波带领铁路工人进行革命的历史照片、有关史料,江和全工委开展抗日斗争的史料,“三浦战役”参战官兵回忆、口述战斗史实的卷宗、照片等。区档案馆在红色档案利用上,坚持常规动作与创新手段相结合,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积极发挥资政育人作用,服务大局,服务群众。
通过这批档案,我们得以知道浦口区是我党较早的活动地区之一,中共南京地区第一个党小组——浦口党小组在此成立,王荷波担任组长。王荷波是从南京浦镇机厂走出的革命家,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中国共产党杰出的早期领导人、首任党的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11年革命岁月有7个春秋在浦口度过。在党的初创和大革命时期,浦口党小组与两浦地区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面临复杂而艰难的革命形势以及白色恐怖日趋严重的态势,坚持斗争,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发展并壮大党的基层组织,展现了革命先烈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通过这批档案,我们得以知道江和全工委成立后,在江浦、和县、全椒三地,以胡克诚为书记的党组织领导人民,积极宣传抗日政策、开辟地下交通线、建立抗日游击队、开展统战工作的艰苦历程,斗争星火始终燃烧不息。当时的江和全地区特别是江浦县,是日伪军和国民党重兵把守的地方,形势极其严峻。江和全工委带领一批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始终坚守,展示了他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通过这批档案,我们得以知道1949年4月20日至22日,原人民解放军第35军为顺利解放南京、建立新中国,在江浦、浦口、浦镇发起的“三浦战役”。解放军官兵们以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奋勇向前,取得“三浦”解放大捷,谱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三浦战役”对渡江战役的胜利和南京的解放意义重大。首先圆满完成了战役牵制任务,使人民解放军在江阴地区有绝对优势的兵力从而取得密集突破。其次,加速了南京解放。南京城内的守敌在4月23日凌晨逃离南京后,第35军乘胜占领南京,将红旗插上了“总统府”,南京正式宣告解放。
这批红色档案因其原汁原味的史实及丰富的内涵,显得分外珍贵。它们是一种历史印证,是实现红色文化育人价值的生动体现,是革命先辈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了解革命历史、学习先辈革命精神、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教材。
二、紧扣节点主题,开展宣教活动,是红色档案利用的应有之义。
区档案馆注重把红色档案利用融入到重大党史事件、重要党史人物的纪念活动中,融入到各种主题活动中,增强感召力,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2019年以纪念“三浦战役”胜利70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了贯穿全年的系列活动,既有“寻访南京解放纪念地暨寻迹百万雄师过大江——长江沿线8市党报全媒体行动”启动仪式,也有江苏报业集团中江网“纪念三浦战役胜利70周年青年记者、学生红色寻访活动”;既有纪念“三浦战役”胜利70周年专题展,也有“三浦战役”短视频;既有馆长亲自解密馆藏红色档案的背景、意义,也有馆红色宣讲小分队娓娓道来的史实解说,累计有200批次团体5000多人参加,影响深远。特别是长江沿线8市党报全媒体行动启动仪式,全媒融合的红色巡访,向全国受众全方位展示活动细节,整体形成多维立体传播格局,舆论声势浩大。全网共有相关信息约3000条,网络点击总数百万,有效扩大了浦口红色文化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提升来红色档案利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浦口区档案馆还依托红色档案,不断深化研究,陆续推出一批纸媒成果,有《浦口红色记忆地标》《浦口抗战故事连环画丛书》《南京市浦口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等,一批音像作品也相继问世,有时长30分钟的文献纪录片《渡江序幕——三浦战役纪实》、时长90分钟(三集)的广播剧《铸剑-王荷波》、5分钟微视频《红色浦口 历史镜鉴》等,这些都成为普及浦口地方党史知识的重要读本,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党史、学习了解本级党史的刚需。其中广播剧《铸剑-王荷波》获江苏省党史部门党史优秀成果奖影像类三等奖,并受到全省通报表彰;《南京市浦口区革命老区发展史》获《全国革命老区县发展史丛书(江苏卷)》编纂工作特等奖。
三、突出地域特色,打造红色工程,是红色档案利用的重要手段。
红色文化资源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核心价值与时代发展相对接,并通过实践,转化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区档案馆创新思路,抢抓机遇,借智借力,上下联动,整合资源,先后建成线上线下四个平台并投入使用。一座座红色场馆,一段段浓缩历史,一份份精神传承。通过红色引擎工程,着力增强红色教育的针对性。
一是落成“三浦战役暨解放江浦主战场旧址”雕塑,在浦口区凤凰山当年解放江浦县城战斗地,一个纪念标识非常醒目,以浦口的“浦”字的船帆形象演变设计,体现解放军千帆竞渡,跨越长江的画面。雕塑庄重、肃穆,体现了对革命先烈的尊重。
二是建成南京市首家红色档案展示教育室,采用“三库+”模式,即红色图片库、红色图书库、红色视频库,通过七个板块,展示中国共产党在南京地区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
三是建成三浦战役史料陈列室,通过四章节,运用自动滑轨屏、VR体验机、投影仪、触摸屏及视屏等多媒体技术,高度还原渡江誓师大会、浴血奋战“三浦”大地、“京电”号小火轮渡江、红旗插上总统府等场景,突出展现解放南京的渡江战役第一枪即“三浦战役”在浦口打响全过程,以及解放军将士不怕流血牺牲、前仆后继的精神。
四是开办“档案史志”微信公众号“红色力量”板块,适时推送发布馆藏红色档案有关抗战及三浦战役史实的原创文章,守牢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阵地,达到正本清源,成为宣传红色文化的亮点。
几年来,省内机关、企事业单位有近万人次走进这些场馆或者点击板块链接,参观学习,回顾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烈、追寻红色足迹、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原人民解放军第35军后代代表们自发相约来浦口参观,仔细了解原35军在解放“三浦”时开展的激烈战斗故事,感受革命先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所发扬的献身精神。三浦战役暨解放江浦主战场旧址被评为南京市党史教育基地。红色档案展示教育室先后入选了2020年度南京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创新优秀案例、2021年南京市用好用活红色文化和党史资源工作十佳案例、浦口区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三浦战役史料陈列室成为浦口区委党校现场教育基地。
区档案馆不仅在保护利用红色档案上发力,更在夯实史料基础上狠下功夫,始终高度重视史料搜集工作,多渠道征集,多层次挖掘,不断丰富馆藏红色档案。在强化“三浦战役”史料征集上,一方面通过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南报网等传播平台向社会播放、推送征集启事,向各级政府部门印发征集通知等方法,扁平化、多角度地扩大史料征集工作影响面与知晓度,积极营造氛围,使这项工作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另一方面由馆主要领导带队的征集工作小组,开展实地走访,先后到有线索的浦口区汤泉街道的社区,查找、考证当年解放军驻扎汤泉时的相关旧址,并入户与知晓情况的人员作深入了解;先后到南京市多个军干所、河南郑州市等地,走访、慰问了多位亲历战役的老战士,并对口述内容录音录像。期间还征集到解放战争时期行军绑腿、战斗形势图等实物28件(张)。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浦口区档案馆将进一步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为推动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新浦口,凝聚强大动力、筑牢精神支柱,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