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档案文化 > 编研成果

《中山陵档案》
[发布时间: 2016-08-01 10:45]  本文已被浏览过: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次   字号:

中山陵档案主要内容包含了孙中山先生北上、逝世,治丧记事,陵墓选址、设计、建造,北上迎榇,奉安大典,各地追悼活动,中外各界人士谒陵,陵园管理,人事安排,经费开支,会议记录,民国十四位书法家手书的三民主义碑文原稿及石碑拓片,中山陵以及陵园内建筑的图纸等档案。这些档案文献系统、完整、详实、具体地记录了民国时期中山陵园建设、发展、变迁的历史轨迹。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关中山陵的档案史料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形成了丰富的编研成果。二○○二年,中山陵档案作为中华民族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入选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二○一六年,适逢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之际,在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政府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由南京市档案局、中山陵园管理局、南京市规划局、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发起,南京市档案馆、孙中山纪念馆、南京市城建档案錧、南京出版社四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对中山陵档案文献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筛选和整理,编纂出版《中山陵档案》。该档案具有如下特点:

一、原真性——史料价值

该档案来源于南京市档案馆、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孙中山纪念馆等多家单位的珍贵馆藏档案文献,我们通过原版影印的方式集结出版,充分展现了档案的原始性与真实性。这些第一手档案史料,再现了孙中山逝世以及奉安前后的有关历史、中山陵的设计理念及施工过程,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权威、完整的史料支撑,必将催化出一批新的学术成果。

二、完整性——典藏价值

该档案起自一九二五年三月孙中山先生病逝前后,止于一九四九年四月,时间跨度达二十四年。该档案保存完整,类别丰富,不仅有训令、指令、公函、电报,还有往来信件、会议记录、日记、文书等文献。我们根据现存档案,重点收录了葬事筹备、选址、征地,陵墓工程、道路工程、纪念建筑工程、陵园组织机构、法规、警卫、财政、赠赋、恢复、总理衣冠冢、名人墓葬、公墓、科研机关、学术团体、文体设施、官邸、别墅等管理建设档案,孙中山灵榇南下奉安之迎榇组织与活动、奉安大典档案以及《哀思录》《总理奉安实录》等近千件档案文献,同时还收录了中山陵墓和附属建筑的原始图纸等内容,其中最为珍贵的有中山陵建筑档案、吕彦直绘制的中山陵建筑图纸等。

三、实用性——文化价值

该档案书写精美、文体新颖,用墨笔在手工纸上书写而成,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纸质文书,是中国传统文献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我们通过精心设计和精美印刷,将档案卷宗转化成精美的文化产品,使读者能够亲密接触、细细品味这些档案,更直观地感受和了解档案本身的魅力和价值,充分发挥其贮存和传播文化的功能,为档案的保护和利用起到垂范作用。

《中山陵档案》的出版,适逢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一方面,表达了我们对一代伟人的隆重纪念和深切缅怀;另一方面,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扩大南京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具有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