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年前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国大地,南京这座有着韧劲坚守的城市也同样受到波及,三年来,在中央和省市坚强领导下,南京人民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取得了疫情防控工作重大战略成果,在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记录好、留存好这段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南京档案部门义不容辞政治担当和历史责任。
根据国家档案局《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工作的意见》,南京市档案馆建立健全疫情防控档案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落实,与市各相关部门高效协同推进疫情防控档案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服务南京社会经济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贡献了档案智慧和力量。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推进落实。2020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初发阶段,市委市政府统筹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工作实施方案》,根据要求,南京市档案馆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声像档案补充收集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档案收集归档工作的组织领导、归档范围、完成标准和时限。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重特大事件档案工作的通知》后,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南京市档案馆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档案工作收集整理工作,南京市档案馆迅即行动,印发《关于成立疫情防控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的通知》,加强疫情防控档案工作组织领导,压紧压实主体责任,落实落细工作措施,馆负责同志分别带队上门,与市疫情防控工作有关职能部门沟通对接,确保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档案工作要求落地落实。经过不懈努力,2020年、2021、2023年的文书档案12421件、照片6415张、视频144件及电子档案700.15G等疫情防控档案已全部收集进馆,优质高效完成了疫情防控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
二、强化业务指导、规范收集归档。为完整保存全市抗击疫情全过程,三年来,南京市档案馆派出专人进驻南京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开展业务指导服务,组建了包括各工作组工作人员在内的20余人档案队伍,畅通了档案收集进馆渠道,指导各工作组负责扎口收集本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根据指挥部一点集中、多点办公的特点,南京市档案馆采取了线上与线下、集中与个别等灵活多样的档案业务指导方式,帮助各工作组、各单位明确归档责任人、责任部门和归档时限,做到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档案管理有据可依,确保了疫情防控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保管安全、利用有效和及时移交。
三、拓展收集渠道,丰富档案资源。疫情期间,南京派出多批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武汉、黄石抗疫,谱写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抗疫感人故事。为更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疫情防控档案资源,南京市档案馆率先赴武汉、黄石征集南京援鄂医疗队档案,完成南京援鄂医护人员档案信息采集,征集了数百件珍贵的抗疫档案,留存了南京援鄂医疗队抗疫期间的珍贵记忆,成为全国档案系统首家赴鄂征集抗疫档案的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还通过《南京日报》等媒体发布疫情防控资料征集公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日本导演竹内亮摄制的纪录片《南京抗疫现场》,乐金熊猫电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国籍人士朴行皓拍摄的银城东苑小区疫情防控全过程视频,相继征集进馆,成为全国档案系统第一家接收外国人捐赠中国抗疫资料的档案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此分别作了批示。此外,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的29位知名书画家33件抗疫书画作品等也都先后征集进馆,通过系列征集工作,进一步丰富了馆藏疫情防控档案资源。
四、推进资源开发,成果利用共享。本次疫情防控工作形成的档案材料具有独特的存史、资政和教育价值。收集整理完成后的档案及时提供利用,展现事件本原,突出档案工作价值,对提升档案工作影响力、树立档案部门在社会各界中形象,起到重要作用。南京市档案馆联合市卫健委等有关部门,利用现有档案资料,在金陵图书馆展厅举办了“与子同袍金陵力量”--南京市“抗疫”档案主题展览,展览分“与子同袍”“守望相助”“众志成城”“载誉归来”“榜样先锋”“金陵力量”等六个部分,通过医疗队队员援鄂,南京市民抗疫经历,南京市抗疫表彰等抗疫档案、影像图片真实记录展示了南京市委市政府支援兄弟省市、带领全市人民共同抗疫的历程,充分展现了全市人民和衷共济、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吸引了新华日报、南京电视台等10余家媒体对活动的报道。(宋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