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档案文化 > 档案故事

红色印迹|百年电厂的传奇
[发布时间: 2024-03-28 09:20]  本文已被浏览过: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次   字号:

民国首都电厂旧址公园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与江边路交叉口,毗邻长江,占地近10000平方米,主要由老码头、水上景观平台、展览馆和市民互动区等构成。该公园于1997年进行翻修扩建,有着原汁原味的工业感。20181月,民国首都电厂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单,20196月,该遗址被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命名为南京党史教育基地。

中国第一家官办电厂

19106月,中国首次全国规模的博览盛会——南洋劝业会在南京丁家桥开幕,会方自装140千瓦柴油发电机发电,用于会场照明,这是南京有电的开始。

1937年制订的《电厂办事细则》

(南京市档案馆馆藏)

电厂光热力联合用户记录

(南京市档案馆馆藏)

借助南洋劝业会为契机,清政府拨款官银20万两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官办电厂,定名为金陵电灯官厂。19108月,金陵电灯官场向第一家用户—两江总督衙门送电,这是我国官办电气事业的开端,也拉开了南京电力工业的序幕。1928年,南京电灯厂由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接管,更名为建设委员会首都电厂。在历经下关发电所3万千瓦的扩建工程后,19338月,首都电厂决定南京电力全部由下关发电所供应,南京电力工业进入了初步发展阶段。

《电厂契约用户电费通知单》

(南京市档案馆馆藏)

开展护厂斗争 迎接南京解放

在南京解放前的十几年中,首都电厂职工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不断地战斗,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的严峻考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电厂机关被迫向后方撤退,西华门办事处和下关发电所都在空袭中受到严重破坏。

南京解放前夕,中共南京市委派共产党员鲁平与首都电厂地下党取得联系,商讨护厂斗争。19493月,下关发电所秘密成立了工人护厂纠察队。4月中旬,银行冻结了电厂资金,发电燃煤中断,发电所工人不顾家庭经济拮据,每人捐献两块银圆购买煤炭,渡过了断煤停电难关。421日起,大批国民党军队开始溃退。为了防止特务破坏, 护厂工人将发电所围墙通电,把工厂的前后铁门关死,不许外人进入厂区,同时迫使驻厂国民党宪兵撤走。护厂工人分成两班,连续开机发电,并抽出一部分工人护厂巡逻, 加强戒备,以实际行动迎接南京解放。

1949423日,首批接运人民解放军过江解放南京的“京电”小火轮及6名船工

19494月下旬,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打响。423日黄昏,发电厂“京电号”小火轮上黄兴发、钮其郎、吴诚聚、戴仁邦、黄纪发、缪金泉等六名船工和五位侦察员一起,驾船从南京下关码头驶向浦口,迎接大军渡江。与此同时,全厂职工坚守岗位,开展护厂斗争,做到停机、断电,确保了南京解放时的正常供电,以实际行动迎接了解放。

抗战胜利后,为纪念在“煤炭港惨案”罹难 的工友,电厂在下关发电所大门花圃处建立了一座 “殉难工友纪念碑”。1951615日下关发电厂将“殉难工友纪念碑”从厂区迁移到生活区重建, 新的纪念碑改名为“死难 工人纪念碑”。后来“死难工人纪念碑”被列为南京市下关区文物保护建筑。

百年电厂 传承创新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南京电力工业如“凤凰涅槃”获得新生。19505月,燃料工业部对下关发电所全体职工护厂斗争的英勇事迹通令嘉奖。624日,燃料工业部电业管理总局决定,下关发电所更名为下关发电厂。

1957年,下关发电厂开始扩建新厂。到上世纪60年代,全厂装机容量达11.5万千瓦,成为当时江苏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承担了江苏省三分之一的发电任务, 创造了辉煌历史。1971年被水利电力部命名为“全国电力工业大庆式企业”则标志着这一辉煌时期达到顶峰。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的50年间,下关发电厂为全国各地培训和输送了一大批电业人才,下关发电厂的光荣传统和优良技术广为传承。

200212月,按照国家电力体制改革部署,南京下关发电厂归属全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中国大唐集团公司。20098月,大唐南京下关发电厂正式更名为“大唐南京发电厂”,在新址新建两台66万千瓦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开始了现代发电的新征程。2020年,大唐南京发电厂启动二期9H型高效天然气清洁发电项目,加快了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