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档案文化 > 档案故事

南京江面上的壮举
[发布时间: 2022-04-22 16:28]  本文已被浏览过: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次   字号:

1949年4月23日,这是一个承载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的不寻常的日子。这一天,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占领南京;这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宣告成立。也是这一天,原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少将率所属25艘舰艇和1271名官兵,在南京东北笆斗山江面起义,震惊了国内外,毛泽东致电为“南京江面上的举。

1

海军世家 立志“海军救国”

林遵,1905年生于江苏南京一个海军世家。作为林则徐的侄孙,林遵自小就听闻了虎门销烟抗英的光荣事迹,并立志“海军救国”,为捍卫民族尊严而奋斗。

林遵

在祖辈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下,1924年林遵抱着“海军救国”的志愿,考入烟台海军学校。1927年林遵毕业后在舰艇上当鱼雷手。1929年,他又考进了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1934年毕业回国。1937年,林遵去德国学习潜艇技术,1939年回国后,曾担任海军长江第五游击布雷大队大队长,经常在长江中游布雷袭击日舰。

1946年初,林遵被临时调任驻美舰队指挥员,率领军舰回国。由中国的海军军官指挥一支舰队横渡太平洋,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一次壮举。1946年10月,林遵又受命率领“太平”等4舰,前往南沙群岛,树立起象征中国主权的石碑。这两次任务的完成,使林遵在海军中有了很高的威望。

然而,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激烈,林遵这种有着强烈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的军官一直遭到排挤,不得重用。林遵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早已深恶痛绝,励志振兴中国海军的他开始对未来之路有了新的思考。1948年2月,为了承担起长江以南的海上防务,国民党当局重建了“海防第二舰队”,并提升林遵为代理司令。林遵被突如其来的任命怔住了,但他清楚地知道“第二舰队”都是些破旧的小舰只,明显是国民党当局为了保存实力,为准备随时逃到台湾而准备的“炮灰”。

2

长夜中看到了曙光

1948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在获悉林遵的思想转变后,便通知潜伏在海军总司令部的郭寿生前去策反。作为好友的郭寿生去镇江拜访了林遵,两人同游金山寺。林遵毫不避讳的向郭寿生诉说了进退维谷的尴尬处境与想要“海军救国”的强烈决心。“我这次来访就是给你指点迷途的。”眼见林遵的政治信念已经发生了动摇,郭寿生趁机转达了组织的指示。多年后,林遵形容这段时间就如同“在长夜中看到了曙光,黑暗中见到了光明”。

    “重庆号”1949年2月25日, “重庆号”巡洋舰在上海吴淞口宣布起义,林遵更是备受鼓舞,积极与郭寿生联系商量起义的具体事项。中共中央社会部及时改派上海地下党林亨元与林遵联系,传达中共中央的指示,要求他先按兵不动,待解放大军渡江时,再突然调转炮口起义。

3

第二舰队准备全体起义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令林遵的第二舰队全部集中南京江面,阻击人民解放军渡江。
1949年4月23日晨,林遵通知各舰舰长和炮艇队队长召开紧急会议,各舰艇长到齐后,林遵开门见山:“桂永清要坐飞机跑了,命令我们在今晚出发驶往上海。他拿我们当挨打的锤垫,授我指挥在南京所有军舰的大权。”

参加起义的第二舰队“永绥号“

刚说到这里,浦口方向突然响起了猛烈的炮声。大家都跑到船舷旁观望,只见下关一带烟雾弥漫。此时林遵因势利导地说:“大家都已经看到了,南京即使今天失守,也绝对躲不过明天,上海最终也肯定是守不住的。大家都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吧。最后我再作决定。”说完,各舰艇长纷纷发表意见,建议举行战场起义。

解放军第八兵团司令陈士榘(右二)在林遵(右一)陪同下参观永绥舰听完后,林遵慎重地说:“现在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决定是否举行起义,我将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在参加投票的军舰舰长中,赞成起义的为多数,随即,林遵宣布:“第二舰队准备全体起义!”

获悉林遵部起义后,国民党军队马上派了6架飞机,对起义舰艇狂轰滥炸。林遵指挥各舰反击。当晚,人民解放军通知各舰舍舰保人,让起义官兵全部离舰上岸,安全转移,林遵派人前往浦口同解放军接头,宣告成功。

第二舰队的起义对整个渡江战役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支舰队编制齐全,火力强大。一旦它发挥作用,对以木船渡江的解放军来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毛主席1949年接见林遵时的照片 左二为林遵

1949年5月18日,毛泽东和朱德给起义官兵发来的贺电写道:庆祝你们在南京江面上的壮举。你们率领25艘舰艇,毅然脱离反动阵营,参加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家庭来,这是值得全国人民热烈欢迎的行动……希望你们团结一致,学习人民解放军的建军思想和工作制度,并继续学习海军技术,为中国人民海军的光明前途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