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南京沦陷后,江南水泥厂的民族实业家与正义仁爱的国际友人合作,不仅阻止止了日军进厂,保护了工厂免遭日军侵占,还为中国军队伤员和当地难民提供避难场所,江南水泥厂难民营成为南京沦陷时期郊外最大的单体难民收容所,也是保护难民时间最长的难民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江南水泥厂的管理者机智迎敌、巧妙周旋,宁可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坚持不开工,抗战期间没有生产一吨水泥,竭尽全力捍卫了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
2016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由南京市档案馆和苏州大学出版社合作推出了由陈克潜教授与其弟陈克澄先生共同撰写的该书在采用南京市档案馆档案资料的基础上,记述了其父亲陈范有等中国民族工业的杰出代表创办南京江南水泥厂的艰难历史,国际友人卡尔· 昆德、贝恩哈尔· 辛德贝格等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机智护厂以及在江南水泥厂难民营救助和庇护南京难民的往事。